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乐县民政局积极探索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不断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方法,及时解决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每一名低收入人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帮扶,实现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加强政策落地,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健全“单人户”施保政策,对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以及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可依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确保一个不漏。健全困难家庭支出扣减政策,对因病因残因学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和就业产生的必要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给予扣减,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加强监测预警,规范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按月将新申请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救助信息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开展数据比对,定期与医保、残联、人社等部门掌握的大病患者、重度残疾、失业人员等数据进行跨部门交叉比对,筛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将比对结果反馈各镇,指导各镇开展核查。对已纳入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的低收入对象,重点监测分类施保、渐退帮扶、动态管理等是否落实到位,通过监测预警实现关口前置,做到常态监测、快速预警,为防止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上了一道“保险锁”。
完善关爱服务,促进低收入人口全面发展。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培育社会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加快完善社会救助服务多元供给格局。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鼓励困难群众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合能力。不断增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实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并通过培训提高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照护技能,促进救助帮扶从物质保障层次向精神关怀层面提升。